混凝土的組成材料(水泥、粗細骨料、水等)按一定的比例攪拌而得的尚未凝結硬化的材料稱混凝土混合料,或稱新拌混凝士。混凝士混合料可以看成是一種由水和分散粒子組成的體系,它具有彈性、粘性、塑性等特征。一、流變學概念流變學是研究物質流動和變形的科學,是近代力學的一個分支。凡是在適當的外力作用下物質能流動和變形的性能稱為該物質的流變性。流變學的研究對象幾乎包括了所有的物質,綜合研究了物質的彈性變形,塑性變形和粘性流動。對水泥混凝土而言,則研究水泥漿、砂漿和混凝土混合料粘、塑、彈性的演變,以及硬化混凝土的強度、彈性模量和徐變等問題。研究材料的流變特性時,要研究材料在某一瞬間的應力和應變的定量關系,這種關系常用流變方程來表示。而一般材料的流變方程的建立,都是基于以下三種理想材料的基本模型(或稱流變基元)的基本流變方程:(1)胡克( Hooke)固體模型(H-模型)表示具有完全彈性的理想材料;(2)圣維南(St. Venant)固體模型(Stv-模型)表示超過屈服點后只具有塑性變形的理想材料;(3)牛頓(Newton)液體模型(N-模型)表示只具有粘性的理想材料。彈性、塑性、粘性和強度是四個基本流變性質,根據這些基本性質,可以導出其他性質胡克固體具有彈性和強度,但沒有粘性。圣維南固體具有彈性和塑性,但沒有粘性。牛頓液體具有粘性,但沒有彈性和強度。嚴格地說,以上三種理想物體并不存在。大量的物體是介于彈、塑、粘性體之間。所以,實際材料的流變性質具有所有上述四種基本流變性質,只是在程度上有差異。因此,各種材料的流變性質可用具有不同的剪切彈性模量G,粘性系數7和表示塑性的屈服應力r,的流變基元以不同的形式組合成的流變模型來研究。最簡單的流變模型可由流變基元串聯或并聯而成。若用H,N,Stv分別表示上述三種流變基元,用符號“1"表示并聯,“一”表示串聯,則可用不同的符號表示出各種流變模型的結構式。